在投资的江湖中,主动基金曾凭借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和主动选股优势,备受投资者青睐。然而近年来,不少主动基金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大幅跑输市场。这一现象令众多投资者困惑不已,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主动基金的这种困境呢?
市场风格变化:难以捕捉的“风向”近年来,市场风格快速切换,从大盘蓝筹到中小创,从成长股到价值股,转变常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主动基金的持仓调整往往相对滞后。比如,当市场风格从价值股转向成长股时,部分主动基金可能因仍重仓持有价值股,未能及时布局成长股领域,错失上涨行情。而且,基金经理在判断市场风格转换时,也可能出现失误。预测市场走势本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预判风向,难度极大。一旦判断错误,基金业绩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行业轮动加速:复杂舞步难跟上行业轮动速度在当下显著加快。不同行业在不同时期受宏观经济、政策、技术变革等因素影响,表现差异巨大。例如,随着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推动,新能源行业迅速崛起,而传统能源行业则受到冲击。主动基金若不能精准把握行业轮动节奏,就会陷入被动。基金经理需要对众多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轮动中做出正确决策,但这并非易事。有时,基金刚布局某个行业,行业热度却已消退,资金又流向其他领域,导致基金难以在行业轮动中持续获利。
指数化投资崛起:低成本竞争优势凸显指数基金凭借其低成本的优势,在与主动基金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指数基金通过跟踪特定指数,无需基金经理进行频繁的个股研究和交易决策,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都远低于主动基金。以沪深300指数基金为例,其平均管理费率在0.5%左右,而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管理费率通常在1.5%左右。在长期投资过程中,这些成本差异会不断累积。当市场处于较为平稳的阶段,指数基金能够紧密跟随指数表现,而主动基金由于较高的成本拖累,很难超越指数收益。
基金规模膨胀:操作灵活性受限部分主动基金在业绩出色后,会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导致规模迅速膨胀。当基金规模过大时,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会显著增加。例如,一些百亿级别的主动基金在买入或卖出股票时,由于资金量大,会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原本看好的中小市值股票,可能因为买入数量受限,无法充分布局;而在卖出时,又容易引发股价大幅下跌。这使得基金经理在选股和调仓时受到诸多限制,难以像小规模基金那样灵活操作,进而影响业绩表现。主动基金大幅跑输市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能再盲目迷信主动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而应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基金特点等因素,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