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荟三板,(https://xueqiu.com/2747294172/169475851)
一直以来,唱吧的上市之路都异常曲折,算上之前的两次,今年已经是唱吧冲击IPO的第三次。当直播与短视频逐渐分割泛娱乐地域,强势侵占很多人的休闲时间时,曾经在2013年用户量便能突破1亿的唱吧未免有沦为“昨日黄花”之嫌。
时间追溯到2012年,当年唱吧荣光大盛,创下上线五天稳居苹果App Store中国区榜首的好成绩,甚至与微信比肩,被媒体评为年度成长最快的产品。那时候的唱吧是很多音乐爱好者的乌托邦,例如毛不易陈粒或者冯提莫都曾在平台上有过一段青葱岁月。
只可惜后来者渐成压倒之势,最近几年,线上K歌业务的格局开始膨胀。2020年,网易上线“云音街”,阿里手握“唱鸭”与“音遇”,刷屏爸妈朋友圈的“全民K歌”2020年全年总收益增长32%,腾讯音乐早在2018年上市的时候,全民K歌便已撑起总营收的半边天,当年的财报显示,TME的社交娱乐业务高达134.5亿元,占总数的比例高达70.9%。
艾瑞咨询调查显示,截止2019年12月,唱吧月独立设备数为4647万,而头部应用全民K歌则是1.7亿左右,相当于前者的三倍。而唱鸭与云音街同样不可小觑,据悉,2019年下半年,唱鸭的月均用户增长率达到34%。
几度谋求上市,无论成功与否,如今的唱吧多少有些处境堪忧。
三年复三年,唱吧终于真的要上市了吗?
1月12日消息,北京证监局公告了中信建投关于北京唱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唱吧科技")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辅导基本情况表。
问世8年有余,这是唱吧第四次冲刺上市。
2015年,完成了普华资本、芒果传媒等合计4.5亿人民币D轮融资的唱吧原计划去美国上市,但由于2015年中概股上演的“冰与火之歌”,破发、腰斩成为赴美上市的常态,一连30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宣布私有化。最终,陈华决定回A股上市。
2015年8月,唱吧获上海信磐4亿人民币投资,同时拆除VIE结构。11月,创始人陈华直接发了一条朋友圈,“有谁认识好的A股壳公司推荐下哈”,但此番借壳上市未能成功。
2016年11月15日,中金公司曾对唱吧展开辅导,并于次日向北京监管局报送了公司上市辅导登记材料。但是,在两年的辅导期满后唱吧科技并没有立即提交招股书,也没有如愿登陆A股。
2018年,中金公司用了一年半时间完成了对唱吧的上市辅导工作。当时的报告指出,辅导机构中金公司认定后者已符合上市条件,接下来将开启IPO准备工作。这也意味着当时的唱吧在A股创业板上市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可惜最后又是不了了之。
如今,行至2021年,经历了巨头入局,国内K歌市场蓝海变红海,作为移动K歌领域的开创者与曾经的霸主,唱吧到底发展得怎么样了?
产品多元,打法滞后
2012年5月,一经上线的唱吧首日注册用户突破了十万人。次年10月,唱吧宣布用户数过亿。彼时,包括酷我K歌、YY语音等众多在线K歌产品都还不是唱吧的对手。
2014年,唱吧用户量突破2亿人次,获得由中信产业基金领投,蓝驰创投、祥峰投资跟投的千万美元级C轮融资,一时风光无限。
2016年1月22日,唱吧CEO陈华在唱吧“我行我唱”嗨典上宣布,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汪涵、谢娜联合投资唱吧。
此外,唱吧还投资参股连锁KTV品牌“麦颂”以及迷你KTV“咪哒”,进军线下KTV。
2014年底,麦颂第一家线下实体店在北京落地。2017年,麦颂拿到亿元A轮融资。截至2020年,全国门店已经突破500家。迷你KTV咪哒开创了新奇、便捷的新型K歌模式,更因开放了加盟模式而增长迅猛,截至2020年,全国共计超2万台。
在K歌配套设备方面,自2015年起,唱吧深入智能硬件领域,陆续推出“胶囊”麦克风、“巴赫”麦克风、“精灵”麦克风、“小巨蛋”麦克风,不仅频频出现在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热综中,在央视新闻、李佳琦、罗永浩的直播中也有着相当不错的销售成绩。据央广网报道,去年双十一当天,唱吧“小巨蛋”麦克风拿下了天猫&京东双平台麦克风类目双冠军,前1小时销售额同比去年全天增长255.2%。
这些年来,唱吧对于K歌产品的打造、系统的搭建皆已十分完善,然而,对于近年来泛娱乐市场发生的变化,唱吧则少了一些敏锐度,也因此丧失了一些赛道红利,比如直播与短视频。
直播领域,唱吧虽然在站内接入了直播功能,还推出了独立直播APP火星直播。但相对于其他平台豪掷千金争抢签约主播,分发流量、建立平台自有主播上升通道的狂热,唱吧的直播功能并不起眼,火星直播APP也未溅起任何水花。
而在短视频领域,唱吧则于去年刚刚宣布推出智能剪辑功能,帮助用户在K歌后选取照片与视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加上字母与转场画面生成MV。
对于这种战略上的滞后,在去年年初接受采访时,陈华给到的反思是,“那时候被K歌困住了,我们拼命想卡拉OK还能做什么花样。应该是用户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与此同时,在他看来,直播也并不能成为获取大流量的独立生态,只是属于一种很好的变现手段。而短视频虽然能让用户快速进入嗨点,可以一直刷、停不下来,对用户时长的消耗也非常有效,但是短视频的问题在于太“快”了,没有沉淀优质内容,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品质,值得回味的东西。
布局线下?KTV里的爸妈不氪金
错过了直播与短视频,唱吧的方向明显不按套路出牌。事实上,在K歌不断接受着时代洗礼,被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方式挤下互联网市场的档口,线上K歌平台便反其道而行之,布局线下业务是最近几年的行业大势所趋。
据悉,唱吧投资麦颂与咪哒,就连智能硬件方面也多有涉猎,麦颂在三年之内扩张了400多家,线下迷你KTV的数量在商场与机场累计超过2万台。不止唱吧,全民K歌的线下市场同样热闹,自助KTV在2019年的计划数已经高达1000家。
曾经KTV是宣泄情绪的最佳场所,封闭喧哗的包房与五彩斑斓的杀马特灯光在一句句声嘶力竭的歌词中成了年轻人“青春伤痛史”上最不想回忆的中二黑历史。在知乎上有个话题“你有多久没有去过KTV了?”,浏览下面近万条回答,除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悲春伤秋,线下KTV倾向没落似乎是很多麦霸共同的心声。
2018年,一则关于“6000多首歌KTV下架”的新闻火速登上微博热搜,2020年疫情将整个线下娱乐产业吞没,多数KTV支撑不过,倒地而亡。2月份,曾让王思聪一夜消费250万,以“高消费,顶级娱乐”的北京K歌之王宣布裁员,甚至公司面临破产清算。
另一家头部企业“钱柜”早在2015年就大批量关闭门店,线下KTV市场正在凋零逐渐变成不争的事实。毕竟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在一部手机中便可得到极大的满足,宅经济与孤独经济都在空前高涨。
有调查显示,77.3%的年轻消费者减少了去KTV的次数,33.9%的消费者唱腻了,觉得无聊,而有47.2%的用户则表示有其他的娱乐项目。当年轻一代纷纷涌向繁荣的娱乐大环境,KTV等有些“夕阳”的场所只能屈居于市场鄙视链的底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法逃避地成了中老年人精神天堂的终局。
在KTV行业里从事20多年的黄先生有感而发,“如今KTV被中老年人包场,有三分之二的包间都是他们的!”虽然在平台上氪金毫不手软,一度让全民K歌闷声发大财,但在包间里,中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却始终疲软。
线下KTV的盈利多数依靠额外消费,酒水、零食、果盘这些可以轻易掏空年轻人钱包的附加商品在中老年人身上并没有讨到半分好处。比如在黄先生所经营的门店里,很多中老年人会偷偷自带酒水与零食,这样算下来,每人单次消费不超过三四十块。
“这些中老年人在舞厅跳一两个小时,便一起开个包房唱到傍晚。这样玩半天,每个人也就花费几十块。”黄先生无奈的表示。诚然,线上生存不易,线下日渐安静,其实K歌业务已经处在消费市场的边缘位置。
无论如何,这一次上市申请,唱吧的融资额与市值规模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了弹药在手,唱吧在音乐泛娱乐之路上面对巨头夹击的挑战,能否成功突围?